书墨堂>网游竞技>重生之宋武大帝 > 第一百零七章 战略对话(2)
    他的话马上得到李庭芝他们的赞同,陈宜中道:“皇上,臣以为可以让郑静和将军把解晋将军运送到山东登陆。”

    李隽笑而不答,看着杜大用,道:“杜将军,你说,哪支部队合适这一任务?”

    “皇上,臣以为解晋将军的骑兵固然能够胜任这一重任,但他在江汉平原休整,朝廷不必舍近而求远。除了解晋将军以外,朝廷还有一支战斗力不在解晋将军骑兵之下的突击力量,臣以为赵佥将军率领的玄甲骑兵也可以完成这一重任。”杜大用这个战略部队的指挥官第一次点将了。

    陈宜中猛敲脑门,道:“对呀,我真是老糊涂了,居然把玄甲骑兵给忘了。”

    玄甲骑兵现在也在扩大,差不多有两万人了,其战斗力早在临安保卫战和围歼郭侃的大战中为世人瞩目,要是他们出动的话,自然是马到成功,这个问题一下子取得了一致意见。

    “这是战略指挥官点的名。”李隽笑言,道:“就由赵佥去执行。廖将军,杜将军你们和赵良淳,以及郑静和好好研究一下,制订出一个详细、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出来。”

    廖杜二人马上道:“遵旨。”

    李隽走到地图前道:“杜将军决定把解晋放在江汉平原不动,那是有用意的,他的意思是把解晋派入四川,以便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。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,成都平原一马平川,是骑兵的天堂,相信他们会有不俗的表现。”

    李庭芝接着说出李隽没有说出来的话:“关中平原也是骑兵的天堂。当我们进兵关中之时,鞑子必然会派出大军来争夺,臣料定关中地区必然有一场大战,有一场硬仗要打,派出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很有必要。”

    他的话百分百分会应验。忽必烈这个喜欢汉文化的人肯定知道关中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,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两大基地之一,汉高祖认识到关中的重要性后马上从洛阳出发,定都关中。作为雄材大略的皇帝,也是极其优秀的战略家,忽必烈肯定知道关中之地要什么有什么,要是给南宋拿下了关中,李隽肯定会以关中为基地,象秦始皇统一战争一样,从关中大举出兵,威逼洛阳,挥师中原,直扑汴京。

    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关键一战,天中山之战,一次性投入了六十万大军。那时,秦国的基地主要是关中,成都平原,还有现在的贵州一部分,就凭这三地,可以一次性投入六十万大军,可见这些地方的实力有多么的雄厚。

    要是南宋得到关中之地,加上成都平原,贵州,还有云南,加在一起的军队至少也有好几十万。要是李隽裹胁越南、泰国、缅甸、尼泊尔这些卫星国一起出兵,这队军的数量就更多了,战国时纵横家赞誉秦国“带甲百万”就不是夸大其词了,而会变成事实。

    更不用说现在的南宋拥有好多先进的武器,武装起来的军队其战斗力惊人,要是这样一支大军从关中出发,挺进中原,其意义会有多大,就是用光所有的赞誉之词来赞誉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忽必烈派出大军来争夺关中是必然要出现的事情,因而关中之地的大战硬仗在所难免,把解晋这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部署在四川,是未雨绸缪之举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陈宜中这个不善长军事的人恍然大悟,赞道:“这是个好主意。”

    “解晋入川一事,就由海军送他们一程。”李隽愉快地回到座位上,拍拍脑门,突如其来地冒出一句与此无关的话:“银子,银子。”然后再解释道:“胜利固然是好事,但是仅仅是个开始,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。朝廷收复失地,不是盘剥,而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,战胜仅仅是第一步,还要进行建设。淮东、淮西、蕲黄、郢汉四地的重建工作应该马上启动,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这里的生产,让老百姓安居乐业,过上幸福的日子。”

    打仗的军费需要大量的银子这是不用说的,重建也需要大量银子,李隽、李庭芝他们是为银子天天愁,时时愁。用李庭芝感慨的话来说,就是:“朝廷并非没有银子,而是花得太快。这银子花得有多快,说出来很是惊人,给我的感觉银子不是花出去的,而是给水冲走的,哗哗一阵水声,原本堆得象山的银子一下子就没有了。”

    文天祥他们给李隽两个“银子”弄得迷糊了,现在才明白过来,原来李隽是为重建这些地区急需银子发愁。他们万万想不到李隽这个极有修养的人居然表现得象个财迷,相顾莞尔。

    “皇上仁德!”文天祥他们不得不从心里佩服李隽深谋远虑,什么事都想到前面去了,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,他已经开始部署重建工作了。

    李庭芝也象李隽一样拍脑门,有点无奈地道:“皇上,这银子我们省着点花,还能撑下去。”他的话给李隽打断了,李隽说的是:“那就好,那就好,太好了。我一直担心没银子,有了银子就好办多了。”

    李隽这个人很少有这样的表现,实在是银子让别人开心,却让李隽发愁,愁得他没办法。

    “皇上,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官员,吏员,请问皇上从哪些地方挑选这些人手?”李庭芝这个丞相当得也真是难苦的,愁完了银子还要去愁人手。这也难怪,这四地经历战火,原先的官员、吏员要么逃了,要么死于战火,总之一句话,他们是不能再用了,必须要找到人手去管理这些地方。

    南宋的官员是丧权辱国的能手,欺压老百姓的行家,治理天下的庸才,李隽对他们是很不满意,想了想道:“以前的官员,除了能员能吏以外,一律不用了,革除他们的职务。一是可以从各地抽调一批作风正派、为官清廉、有真才实学的官员过去。这恐怕也不够,朝庭要举办一个培训班,从各地抽调一批头脑灵活、务实的读书人进行培训,当然聪明好学、有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年青人也可以招收进来,要教会他们规范施政,按律办事,等培训好了再派过去。”

    拍拍额头,道:“淮东、淮西、蕲黄和郢汉四地就需要大量的官吏,这还是杯水车薪,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这样好了,可以从当地挑选一批有才有德的长者,让他们也来担任官职。哦,对了,不是我们挑选,是要当地的老百姓来挑选,符合要求的就任用,不合要求的就不用。特别要注意,不能有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。”

    要当地老百姓挑选官员不失为良法,但是那些有钱人为了当官,未必不会做出以金钱买民心的事情,这点在现代社会就不乏先例,是以李隽特地叮嘱一句。